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五镇一街 美食荟萃 蕴藏古朴民风与乡野美味

发表于2013-09-30

斗门区所辖白蕉、乾务、莲洲、井岸、斗门和白藤语言相通,风俗相近,文化传统一脉相承。五镇一街历史悠久,各自完整保留各个历史时期文化形态和风俗习惯。如,白蕉镇“水上婚嫁”,乾务镇“装泥鱼”已成功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莲洲镇咸水歌,井岸镇醒狮等民俗文化在岭南文化大系中地位独特。正是在这些古老的村村寨寨中,蕴藏古朴的民风民俗与乡野美味。“十一”长假,不妨到斗门五镇,赏美景,品美食。

发表于2013-09-30

地道乡土特产

除生猛河鲜、海鲜,白藤莲藕、白蕉禾虫、白藤水鸭、横山粉葛、小托山桔和粉洲菱角,都是斗门水乡不可不尝的地道特产。

白藤水鸭

白藤水鸭生长于食料丰美的白藤湖,是难得的生态鸭,以散养,自然觅食为主。这种鸭生长游弋于湖面,肉实,纤维长,滋味清鲜,最适合当季,补而不燥。

发表于2013-09-30

小托山桔

盛产于黄杨山东侧的小托山并因此得名。当地村民惯以茶,加少许山桔款待客人。医书记载,小托山桔最具化痰止咳,开胃祛疳功效。

禾虫

一种生长于咸淡水交界禾田的小虫子,每年夏秋收获两季,珠三角水乡特有。清明后,农历初一、十五,水稻抽穗时节,人称“荔枝虫”;秋季,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收获的,人称“秋虫”。禾虫蛋白质高,营养丰富,炒、炸、熏、蒸、生晒样样均可。禾虫晒干煲汤有祛风湿功效。

发表于2013-09-30

乾务软骨鲮

这种最先产于乾务水库蒲竹坑一带的鲮鱼,形似普通鲮鱼。其最大特点是鱼身光滑,胸部一凹痕是其显著特征,与其他鲮鱼区分开来。这种鱼煮熟后,鱼骨透明,呈乳白色。入口有如粉丝般滑润,鱼肉却鲜嫩美味之极。

发表于2013-09-30

传统小吃

土得掉渣 吃着味美

美食是一种传统文化,传承的也是文化与传统。

斗门在历史上是北人南迁最早的聚居地。为此,斗门的许多村落至今保留远古传统美食,花样繁多,有的几近失传。每当年节、节庆和祭祀的重要日子,老一辈村民都会使出浑身武艺,做许多美食到祠堂祭祖,显摆绝活。

发表于2013-09-30

虾米糍

虾米糍是乾务镇特有小吃,制作时要一层一层地放在蒸笼里炊。第一层炊熟后,再加上一层,“直至十几层”。然后,再放上虾米、葱花,红白相间,惹人食欲。这种多层的虾米糍既香又厚,爽口。从前是斗门人早餐首选。虾米糍因为制作方法复杂,渐渐被简易的肠粉所代替。

虾堆

虾堆是斗门墟最出名的特色小吃之一,皮脆、甘香、鲜美,直至解放初期,斗门墟、乾务墟、沙龙墟仍有人售卖虾堆,后来逐渐消失,现在只有在澳门才能找到它的身影,据说是斗门人迁居澳门后,将制作虾堆技艺传入澳门,才没有让这道小吃彻底泯灭。

虾堆以萝卜、上肉、雷(即蛤蜊)干切粒,用葱花、油、盐、生抽炒香作馅料;新鲜沙虾油盐焗熟;粘米调至适度糊状,用特制勺子盛好,放进油镬里炸至金黄。

发表于2013-09-30

大馅堆

即多馅料煎堆,是斗门有别于外地的特色油炸粉果,因馅料多,甜香可口,成为泽年、喜庆必备糕点。

大糖糕

适量红糖或片糖煮水,凉透后,将糯米粉以糖水拌匀搓好,放进圆形炊盘,蒸至熟透。大糖糕,寓意团团圆圆,步步高升。

发表于2013-09-30

煎糍

将虾米、雷干、肉粒、花生用盐、油搅拌均匀作馅料;把糯米粉用开水搅匀,揉搓成绵软的粉团,捏一小团粉置于手掌心搓圆,再用手掌压平,放油锅中煎至金黄。糯米粉和馅料香气四溢,令人垂涎。

上一页|1|
/1页